今年8月,國內首部3A遊戲《黑神話:悟空》在萬千呼喚聲中正式發行,在遊戲圈內外以及國內外都引發了“海嘯”。
紅星資本局注意到,社交媒體上,不少遊戲從業者發帖稱自己已請假支持《黑神話:悟空》,甚至還曬出自己的公司直接放假一天讓大家體驗遊戲。
激昂的情緒籠罩下,讓人快要忘記,遊戲行業正在進行的結構性陣痛。
《黑神話:悟空》已成“遙不可及的夢”
市場更傾向回報快的小遊戲
“他們(《黑神話:悟空》)很多細節做得很到位,讓我再次覺得自己做的遊戲是垃圾。”遊戲從業者王先生這樣告訴紅星資本局。
王先生提到,上一次讓自己產生這種情緒的遊戲產品,還是《原神》。那是原神開啟冒險的第二年,口碑與熱度齊飛,他也開始不再幻想。
“剛入行的時候還是有點理想主義的。當時看到身邊的人,或者地鐵上有人在玩自己做的遊戲還是很開心的。但現在沒有這個想法了,看不上自己做的,也看不上市麵上大部分遊戲。”
到目前為止,王先生已從事遊戲美術設計行業近6年。“像《黑神話:悟空》那麽純粹的團隊很難找。”王先生告訴紅星資本局,“這種遊戲大部分公司也不會去做,投資回報周期太長了,公司領導和資方不願意花錢在這個上麵。”
紅星資本局了解到,《黑神話:悟空》從開始立項到正式發行用了大約7年時間,開發總成本在3億元以上。這在國內遊戲行業中非常罕見,以至於《黑神話:悟空》和它的開發商——遊戲科學,都成為了大部分遊戲從業者遙不可及的夢。
曾在騰訊工作多年的吳先生稱,他對於《黑神話:悟空》,更多還是一個“膜拜”的心態。
“基本上做策劃、程序或者愛好的人都會去買來玩,然後各種讚揚,覺得非常厲害。但公司內部沒什麽討論,主要一般小公司都做不出來這種產品。”吳先生從事遊戲行業多年,現在是一家初創遊戲公司的負責人。
在吳先生看來,現在的遊戲行業已成為了一個“買量”行業。“商業遊戲都需要買流量這個路子,誰都跑不掉,除非像任天堂這種公司,有沉澱下來的口碑文化,會自帶光環。對於很多小公司來說,買流量是遊戲上線的第一步。遊戲也變成了流量生意。”
“其實業內也有會講理想、情懷,或者追求內容、製作的遊戲團隊,但100個這樣的團隊可能會倒下99個。”王先生表示。
這樣的困境也曾困住遊戲科學的初創團隊。團隊成員曾參與製作遊戲《鬥戰神》,並以高投入、高質量獲得了玩家的高度評價,但也被業內公認為是一款不賺錢的產品。後來該款遊戲加入氪金元素,口碑崩壞,馮驥、楊奇等幾位主創也從公司離職,創立了遊戲科學團隊。
即便是大廠,也無法保證高投入、大製作就能換來好的回報。就在《黑神話:悟空》發行之後不久,索尼旗下的多人射擊遊戲《星鳴特攻》在8月26日上線了,但上線10天左右,又於9月6日停服下線。
因此,這兩年,很多遊戲公司擁抱製作周期更短、成本更低、回報更快的小遊戲。遊戲工委數據顯示,2024年小程序遊戲市場收入為398.36億元,同比增長99.18%。
全球遊戲行業遇增長瓶頸
並購成風,優化已是常態
12月24日,收到優化通知的那一刻,王先生心想,終於可以休息了。
對於被優化本身,王先生並非沒有心理準備。“從今年3月起,公司每個季度都在優化團隊。之前還有2000多人,現在隻剩1000多人了,”王先生表示,“我一開始所在的項目組已經被砍了,然後進了現在的項目組。結果這個項目的發展也不行,公司就裁撤了一部分人。”
王先生就職的公司是一個中廠,在當地遊戲市場屬於第二梯隊,主產品是一款棋牌類遊戲。“公司現在的決策就是降本增效,把非盈利項目、在研項目全砍了,就保留主項目。”
吳先生則告訴紅星資本局,現在他已經做好了隨時被優化的準備。
紅星資本局了解到,2024年,全球遊戲行業都在經曆裁員。
據報道,數據統計網站Game Industry Layoffs匯總的2024年全球遊戲公司裁員信息顯示,2024年全球知名遊戲公司共計裁員1.46萬人,其中裁員數量最多的為動視暴雪,共裁員1900人。之後是實時3D互動內容創作和運營平台Unity,裁員1800人。
《英雄聯盟》開發商拳頭遊戲在10月宣布,計劃對《英雄聯盟》項目團隊進行人員調整,預計比例約為10%。前不久,網易深圳也傳出優化消息,雖然接近網易的相關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辟謠,但也表示是針對一款單產品的常規調整,很多同事都已經內轉到其他產品。
“全球遊戲行業裁員,主要是主機遊戲和PC遊戲這兩個國外遊戲產業主攻方向已經遇到了成長天花板,加上目前遊戲行業整體缺少創新性技術突破,讓行業必須走降本增效的路線。此外,全球遊戲行業近年來並購成風,大廠正在整合優質全球遊戲資源,在這個整合過程中,難免出現太多同質化資源,也需要通過裁員等方式進行優化。”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12月29日向紅星資本局表示。
具體到國內,張書樂認為,2018年前後,國內遊戲行業大擴張,許多中小廠興起,吸納了一大批人才。但要能真正成長起來需要創意突出或技術在線,同時還要精準深耕垂直賽道,而大部分盲目擴張的中小廠並沒有成長為“上海F4”。所以,熱浪消退後的裁撤也就不可避免。
吳先生補充稱,國內目前對版號、實名認證等的限製也會影響一個項目從立項到上線的周期,前兩年還出現有些遊戲版號發下來了,結果遊戲公司已經注銷的情況。
在張書樂看來,未來遊戲行業會更健康。“今年的優化本質上就是對此前幾年浮腫的一個消腫。對於精品遊戲和遊戲出海,都會帶來助力。”
紅星新聞記者 張露曦
评论
谷歌留痕
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
谷歌留痕
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